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东北侧的仁化县。丹霞山由红色砂烁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家以丹霞山为名,将这一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还被称为“天然裸体公园”。丹霞山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自然遗产地。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2004年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
丹霞山主要景区
锦江景区
该游览区以锦江游船为主线,北起博士生态园码头,南至丹霞电站。沿途几十处景点串珠分布,形成8千米水路风景长廊,主要景点有金龟朝圣、鲤鱼跳龙门、古代采石场、僧帽峰、六指擒魔、观音送子、笑面佛、茶壶峰、拇指峰、姐妹峰、仙山琼阁、阳元石、群象过江、牧象童、赤壁丹崖等。
仙山琼阁
锦江左边山峰上,有一座亭楼,名叫观景亭。顺石阶登楼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向前眺望,有姐妹峰、拇指峰、茶壶峰,茶壶峰酷似一只茶壶,壶盖、壶嘴一一俱备,唯独没有茶壶把手。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又如一张茶几和茶杯与茶壶山对应成趣。往左望去,便是“朝天龙”。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岩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童子拜观音”的景观。
仙居岩道观
仙居岩道观相传是张天师南游时居住的地方。后人为纪念张天师便在此建庙,原有道观三间,道房五间,水池一口。仙居岩面向西北,左前方为九龙峰,前有芭蕉冲谷,芭蕉冲又称真仙谷。一路奇石异洞,尤其洞前一片芭蕉林,蕉林正置崖下,崖顶四季飞雨飘洒,自成天然奇景。
长老峰景区
长老峰游览区是历史最悠久的游览区,是由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三峰构成连体山块和三级绝壁、三级崖坎构成的三个最典型的赤壁丹霞景观层次。下层景观以锦石岩为中心,有始建于北宋的锦石岩寺、千圣岩、祖师岩、伏虎岩、龙王岩、梦觉关、幽洞通天、龙鳞片石、马尾飞泉瀑布、变色龙百丈崖及最典型的赤壁丹崖等众景观。
幽洞通天
沿登山大道拾阶而上,左转,即见一处自然风化侵蚀的岩洞,上面刻着“幽洞通天”四字。这是一孔圆筒形的水平通道,洞内高只有0.9米,是由流水侵蚀岩石和坍塌石块堆积而成,洞不足10米,冬暖夏凉。通道的另一端,连着一个垂直的通天大洞,高达40余米,直透中层风景区,周围削壁危立,古蔓长藤垂挂。由于空气的对流作用,洞内常会生风。
长天一线
长天一线又名百丈峡。从“幽洞通天”向右走1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大自然将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缝,长70多米,高40多米,宽才一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幽径。
双沼碧荷
双沼碧荷位于中层风景区的右侧,原来的正气阁之下。这里有三米多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形如两面明镜,所以这里也曾称作“双镜池”。